本報記者 王滿鳳 本報通訊員 楊貴明
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、亮麗整潔的街道、文明有禮的市民,融匯成廊坊文明“底色”,彰顯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果,印證著廊坊人民的美麗夢想和幸福追求。
全國文明城市是對一個城市文明創建工作成效的最高評價。取得“全國文明城市”金字招牌后,我市重整行囊,向更高目標發起沖刺。
今年以來,我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圍繞全市“項目建設攻堅年”行動主線,實施網格化管理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,群眾思想覺悟、道德水準、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。
恒心: 從攻堅奪牌到常態長效
自2020年摘得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獎牌后,我市始終保持“永遠在路上”的精神狀態,以文明之力提升城市品質,以為民之心弘揚城市精神,不斷豐富文明城市內涵,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提檔升級。
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,既需深耕厚植、打牢根基,更需保持常態、行穩致遠。
基于此,我市專門調整充實了創城指揮部,下設12個分指揮部,分別由市級領導擔任分指揮長,各級各部門均成立相應機構,全市形成從上到下、無縫覆蓋的創建體系,一系列常態化、長效化管理措施,推動著體制創新、管理升級。
市委副書記、市長李國勇多次對創城工作進行指示批示,強調要建立文明城市網格化管理,以實地點位為基礎,將整體創建任務劃分成若干網格,不斷提高文明城市創建水平。
市委副書記張海川對文明城市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多次專題調度;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熊厚多次對文明城市創建進行督導檢查;市委常委、紀委書記、監委主任宋立功深入分包網格進行暗訪檢查;市委常委、秘書長張平深入安次區對交通秩序、市容環境等進行現場督辦……高點起步、高位推動,樹立答卷意識,優化頂層設計,體現出市委、市政府做好創城工作的魄力和決心。
文明城市創建,是一種理念、一種追求,更是一種實踐、一種以人為本持之以恒提升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有效載體。
今年以來,市委、市政府多次召開系列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創城工作;繼續推行市領導現場督辦、專題調度、多層溝通、晨巡檢視“四項調度”制度,市級領導靠前指揮,撲下身子沉到一線,“用腳步丈量每條街巷”,推動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1200多個。
同時,我市專門成立6個督導組,每個督導組由處級干部帶隊每日對創城點位進行實地督導;堅持創建為民、創建靠民、創建惠民,實施五大“鞏固提升行動”和七大“攻堅整治”,查問題、補短板、促提升,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;做好各縣(市、區)文明城市創建指導督導工作,通過常態化、制度化、規范化創建,讓好的東西多起來,讓多的東西好起來,打造更美城市環境和更優營商環境。
精心:從直面問題到惠民為民
“佩戴安全頭盔對保護頭部很重要”“逆行很危險”“騎車不能打電話”……近日,我市開設紀實類新聞專欄——“創城進行時·警官說交通”,對各類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曝光、警示,引導廣大市民摒棄交通陋習,安全文明出行。
“通過看新聞、聽交警講解,我和身邊的朋友深刻認識到佩戴頭盔的重要性,騎電動車出行佩戴頭盔已經成為習慣?!笔忻裉锿f,來廊坊很多年了,感覺這個城市的交通秩序越來越好。
城市的核心是人,文明城市應是人民滿意的城市。
一線傾聽群眾呼聲、解決問題、謀劃發展,我市堅持靶向用力,聚焦交通秩序整治、市容環境提升、社區文明創建、村鎮面貌改善等重點領域,實施七大“攻堅整治”,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斷提升。
市場環境攻堅整治——按照“坐商歸店、商品歸區、車輛歸位、廣告歸欄、垃圾歸桶”的總體要求,我市對存在基礎設施簡陋、內外環境秩序臟亂等問題的農貿(集貿、批發)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提升和環境秩序綜合整治。
社區環境攻堅整治——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,完善小區配套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,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,加強老舊小區日常管理,為市民打造干凈整潔、規范有序的生活環境。
市容環境攻堅整治——以主次干道、城中村、建筑工地、商業大街等為重點,加強市容環境精細化管理,深化城市建成區“水洗機掃”作業模式,推動沿街單位嚴格落實“門前三包”責任制。
村鎮環境攻堅整治——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,實施農村廁所提升工程,治理農村污水、黑臭水體及面源污染,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,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。
基礎設施攻堅整治——對主次干道車行道、人行道、綠化帶及背街小巷、沿街單位門前區域進行拉網式排查,及時進行修補維護,完善城市市政設施功能,提升市政設施管理水平。
……
一個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,一條條背街小巷精致如畫,一個個集貿市場提檔升級,一座座公共廁所明亮整潔……我市將文明城市創建的“責任清單”變成人民群眾的“幸福清單”。
初心:從價值引領到全民參與
一座城市,因好人而充滿溫情。
近年來,我市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堅持把價值引領貫穿文明城市創建全過程,廣泛開展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“中國夢”“講文明樹新風”“時代楷?!钡戎黝}宣傳,傳播文明新風,營造學習楷模、奮發向上、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。
“我是一名殘疾人,更是一名殘疾人工作者,讓每一名殘疾人感受溫暖、得到幫扶,就是我最大的夢想?!崩确皇形拿魇忻?、香河縣殘聯職工莊水海說,他將繼續努力,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,讓他們過上幸福生活。
市民文明素質高一分,城市形象美十分。2022年以來,我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,深入開展“我是文明市民、要為城市爭光,我是廊坊兒女、要為家鄉爭氣”活動,持續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。
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,要讓文明融入城市肌理,讓城市綻放文明風采。
以凡人善舉匯聚文明暖流,我市扎實開展“最美廊坊人”評選及“廊坊好故事”“新時代好少年”等一系列學習宣傳活動,讓群眾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唱主角、做榜樣,激發全民知行合一的文明自覺,凝聚全市崇德向善、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。
3月4日,我市“朵朵鮮花送雷鋒”暨2023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在時代廣場啟動,志愿者們為“身邊的雷鋒”送上一束鮮花和一份敬意,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,鼓勵“身邊好人”繼續傳遞榜樣力量。
近年來,我市積極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,社會影響越來越大,在扶貧幫困、傳播文明、環境保護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全市各級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廣大志愿者始終堅持“群眾所求、社會所需、力所能及”的原則,努力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,讓志愿服務活動成為我市一張亮麗的“城市名片”。
文明的種子一旦落地生根,勢必會綻放美麗的花朵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實名注冊志愿者60萬余名,各類志愿服務組織1500多個。
人民群眾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主體力量。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,我市始終堅持全面創建、全域創建、全民創建,不斷深化“講文明、樹新風”活動,推進“我們的節日·精神的家園”主題活動,開展文明餐桌、文明交通、文明旅游、文明上網行動,引導廣大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。
文明創建是一場沒有盡頭的“幸福接力”。啟航新征程,我市將大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,著力增進民生福祉、塑造城市人文魅力、提升城市治理效能,讓城市因文明更美麗,讓生活因文明更美好。